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从发源地到首提地,上海长宁如何形成凝聚人心“强磁场”|每日焦点

时间:2023-07-02 09:49:24    来源:百度新闻

今年5月,中山公园游船码头开放,启用前有一个环节:征询华院小区居民的意见。


(资料图)

原来,小区距离码头最近的居民楼不足30米,居民们对噪音、光污染的意见和防治建议,长宁区和相关市级部门在选址时都考虑进去了。对华院小区的居民来说,聚在一起开会商量、提建议,早已成为一件“平常事”。两年前,苏州河华政段贯通,小区直通滨河步道的后门,正是凝聚众人智慧,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来的。

“凝聚力工程”创新发展三十年,“凝聚各方,众人的事情一起商量”,这在长宁已成共识。

如何凝聚?磨炼、打造一批关心人、能干事、善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落地生根。

在这片土地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正动员、凝聚起强大力量,让“凝聚力工程”根深叶茂。

新华路街道社区营造活动

“小巷总理”挑起大梁

疫情封控期间,老龄化程度高达70%的居民区卫乐园怎么渡过难关?在老书记俞静的带领下,年轻租户为32栋老洋房居民楼里的老人张罗物资,小区里的老党员则自发组建起“卫乐园自治守护队”关心需要帮助的同龄人。这条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弄堂如同她的名字那样,“有人守卫,安宁长乐。”

“凝聚力工程”实施以来,面对各种新情况、新挑战,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始终冲锋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在长宁,有很多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居民区干部。安顺路上的“萍聚工作室”,是“小巷总理”朱国萍退休后继续为民排忧解难的阵地。扎根社区三十多年,她从带领居民在小区种树、造车棚,到开创性地设立“时间储蓄银行”,如今通过“萍聚”的平台为上海“传帮带”更多新时代的“小巷总理”。

“萍聚工作室”,左二为朱国萍 舒抒 摄

虹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裔斐,从街道下沉到基层社区,带领居民突破垃圾分类、老公房加梯等一道道治理难题,如今虹桥小区垃圾分类已成“新时尚”,老公房加梯占比超70%,赢得居民一致认可……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长宁社区基层挑起大梁。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9岁,其中“85后”及更年轻的居民区书记占比达1/5。

为了社区干部成长,区里精心设计晋升通道,实现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晋升六级职员的“零”突破。

长宁还相继培育了10个书记工作室,以俞静、朱国萍、张雅玉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小巷总理”,将他们的为民情怀、群众工作经验传递给新一代。

老书记商琳在陶家宅居民区工作26年,如今华阳路街道不少“80后”“85后”的社区干部都曾与她共事。华院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葛俊就是其中之一。居民提到这位年轻书记时这样评价:“小伙子很有亲切感,凡事都会征求大家意见,跟加梯公司谈判时又能为了居民利益据理力争,被不理解的居民指责时依旧能保持耐心。”

愚园路上的姚家角居民区,5条老弄堂相继启动里弄卫生和大修改造。近百年的老房子要大修,几十年的邻里矛盾被“揭开锅盖”,压力传递到30岁出头的居委主任邱力身上。“居民一开始不信任我,没关系,我就努力了解居民,到他们家里去,就像我小时候看居委干部们做的那样,不厌其烦地同居民聊天。”聊什么?“一聊邻里矛盾,二聊每户人家的情况、跟居民建立感情,三聊我们自己的客观看法……获得了居民的信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江苏路街道的“90后”居民区书记徐冰冉,面对社区老龄人口占比超40%的现状,组建起一支“小老人”志愿服务队,与100多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结对,很有成效。居民对徐冰冉的称呼也从“小徐”变为了“小徐书记”。

征求周边居民建议,保留便民服务的愚园公共市集 舒抒 摄

今日长宁

变“金点子”为“金钥匙”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9年前,古北市民议事厅在荣华居民区诞生。在这个居民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小联合国”里,中外居民、驻区单位、古北cbd企业的代表常常聚在古北市民中心会议室,商讨五花八门的治理议题。其中的“金点子”很快落实为解开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听取社区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等情况介绍,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要求“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

从首提地发轫,长宁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凝聚力工程”通过民主纽带进一步把力量汇聚起来。

古北国际社区,中外居民在黄金城道举办活动

就在不久前,宁聚里·金虹桥党群服务站推出了“楼宇夜课堂 周五健身专场”活动,这一建议就来自楼内白领。在一次金虹桥楼委会上,不少企业员工提出希望将“午间一小时”活动延伸至“8小时外”,于是“楼宇夜课堂”应运而生。

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乐颐生境花园”,入选了全球“生物多样性100+”典型案例。居民区书记刘观锡至今记得,小区为了制定生境花园的选址、设计方案,开了许多次“诸葛亮会”,最终集结了售后公房、农民动迁房和公租房的居民智慧,大家共同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这片“家门口的生态网络”。

在华阳路街道,为了中山公园融合开放,一墙之隔的万凯小区要把围墙向内缩进2米,但小区空间本就不大。于是,街道组织万凯小区居民与公园设计方、施工方多次召开协商会,梳理出小区门头、水泵房、垃圾房等设施优化清单。

而今,敞开怀抱的中山公园在百年悬铃木的映衬下焕发了新生机,万凯小区则借助公园开放和精品小区改造,完成了设施更新和空间组织优化,实现了居民“走出家园就是公园”的美好愿景。

虹桥街道有两个小区紧挨着,一个叫爱建小区,一个叫虹桥小区,小区之间的围墙上开了一扇边门,曾是居民往来的“捷径”。3年前,门上多了一把锁,锁住了出行路,也成了居民的心结——一边要开,一边要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去年,在虹桥街道党工委牵头下,爱建和虹桥两个居民区的党组织书记碰了次头,开启了“连锁反应”。党员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业委会成员参观并座谈,随后居民代表参与进来……先后经过5轮民主协商,居民终于打开了“心门”。

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把“钥匙”打开了门上这把锁,也让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

中山公园融合开放

生境花园

构建治理共同体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力工程”始终保持活力。

在“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华阳路街道围绕“百年公园”中山公园、“百年校园”华东政法大学等人文历史资源,成立了“吾百家园”街区治理委员会,凝聚多方合力,推动万凯小区围墙退让、20路“百年公交”车站保留、《梧桐公约》制定等项目有序进行。

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武夷路、愚园路,前者引入社会组织“社趣更馨”让老弄堂变身充满童趣的“游乐场”;后者成立“愚园路街区联合体”,让老弄堂居民、派出所民警、“网红”店店主凝聚在同一平台。于是就有了印在咖啡杯套上的反诈宣传漫画,为解决“网红”冰激凌店扰民召开的征询会,以及为远道而来的人们讲述愚园路百年变迁的“红色印记宣讲团”。

岐山村居民征询会 舒抒 摄

在上海首批“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试点新华路街道,一直坚持“开门做规划”。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创始人何嘉常常提着一块展板走街串巷,上面印着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logo:一只温暖的大橘子,寓意每个人都是社区重要的“一瓣”,聚在一起才有力量。有居民在路上遇到眼熟的社区规划师,主动提出:街道内两座菜场紧挨着,能否整合资源,腾挪其中一座建设公共设施?眼下,两座菜场的改造正在研究推进中。

而今,长宁共有超过1100家各级社会组织,在街区营造、社区改造、矛盾调处中发挥积极作用。

“没想到,我们周围还有那么多优秀的科创企业和潜在合作伙伴。”2年前,工业互联网“独角兽”黑湖科技入驻武夷路,联合创始人肖哲计划将上下游生态企业都带到这片有着百年历史的街区。

政府部门想在了企业前头。长宁区通过组建产业党建联盟,让黑湖科技结识了本不在自己“圈内”的上海西区电信局。双方很快发现,黑湖的“小工单”业务与电信的“天翼云”有着巨大的合作前景,目前合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唯有基层党建,才有这样能够穿透体制、打破隶属、紧密连接各方的力量。”长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陆敏说。如今,由愚园路、定西路、武夷路等合围而成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已经形成。梧桐树荫下,长宁区正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帮助企业打破藩篱,凝聚更多关键资源要素。

金虹桥国际中心

随着城市更新向纵深推进,上海中心城区cbd中,楼宇与居民区也在探索相互融合。借助楼社联动机制,长宁的企业和白领纷纷走出楼宇,走向身边社区。

去年上海首幢达成百亿元税收的金虹桥国际中心,一度饱受非机动车乱停放困扰。长宁区将“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接待机制带进楼宇,多方智慧碰撞下,一批蓝牙道钉火速“上岗”,虹桥商圈成片实现了单车无桩式定点停放,消除了商务楼周边的停车乱象。

金虹桥楼宇党委则与天山二村居民区党总支展开党建联建,打破居民小区与楼宇“垂直社区”隔阂,将“多多买菜”提货点和“云菜篮”送到居民家门口,也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链接到了在线新经济最活跃的经络上。

“从关心少数困难群体,向关心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拓展,从物质关心为主向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拓展,从社区党组织一家到整合社会社区资源、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陆敏说,30年后的今天,长宁将继续夯实“凝聚力工程”凝聚人心的强磁场,让更多居民群众感受到人民城市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留并更新后的20路“百年公交”车站

苏州河华政段鸟瞰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舒抒

题图来源:长宁区供图

标签: